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消费电子正文

家电消费市场陷阱多调查分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0-26 浏览次数:79
家电消费市场陷阱多调查分析   一到春节,各大商家都纷纷推出重磅优惠,其中不少折扣价让人心动不已,在这个时候选购家电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是,一些厂商为了吸引眼球,对产品及其价格大肆炒作,甚至布下不少消费陷阱,误导消费者。为此,本报记者专门搜罗了一些常见的促销陷阱,提醒消费者在春节期间购买家电时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陷阱一先行涨价然后打折
  
  春节商家促销时最常见也最吸引眼球的手段就是降价打折,“全国最低价”、“全场几折起”、“降价40%”等等是常用的噱头,铺天盖地的促销攻势令不少消费者纷纷出手,趁低价出手购买自己的心仪家电。不可否认,不少商家的促销产品的确会有所降价,消费者在这个时候购买会得到一些实惠。但值得注意的是,有部分商家则抓住消费者逢促销必然出手的心态,在对商品进行打折之前,先提高商品价格,再推出降价促销、大幅度折扣、购物送赠品等促销手段,吸引消费者前来购买。实际上最后算下来,商家降价打折的力度并不像其宣传的那么大,消费者得到的实惠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多,甚至反而比平时购买花了更多的钱。
  
  防身术:节前调整价格标签向来是商家公开的秘密。虽然此前各大卖场都声称要执行明码实价政策,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均执行不到位。到了节假日大型促销时,为了吸引消费者购买,将标签价格“水分”增加是商家必用的伎俩。相对于其他产品来说,家电产品的价格相对透明,一个比较聪明的做法是,对于需要购买的家电,先记下产品的品牌和型号,消费者可以用手机或是电脑上一些知名网站查询该款产品的售价,在对想要购买的产品价格有一定的了解后再购买,就不至于被“宰”。另外,如果早有购买家电的计划,那么就在进入假日促销期之前多留意准备购买的产品价格,以便在促销期间进行比对,这样就能做到心里有数,轻松地找到实惠的产品。
  
  陷阱二提前购买服务缩水
  
  厂商节日让利促销给消费者带来的实惠是显而易见的,不少消费者为此不惜采取提前购买、延迟送货的措施来争抢节日优惠,而厂商也非常喜欢消费者采用这样的方式抢购。殊不知,三包规定“三包时间以购物发票上的时间为起始计算”,而购物发票一般都是在消费者付费购买之时开具。如此以来,消费者延迟多长时间提货,就等于白白减少了相应享受三包的时间。记者采访发现,大多采取提前购买、延迟送货的消费者都是因为房子装修,这种情况往往延迟时间很长,少则数十天,多则数月,甚至一年以上。这样不仅大大缩短了三包期,给产品的使用带来许多烦恼,而且由于产品的更新换代,价格也会随之降低,等到送货之时,也许市场价早已低于当时购买的促销价,最终得不偿失。另外,节假日的促销引发的购买潮,对厂商的送货安装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一方面销量集中爆发,使得送货安装数量激增,另一方面,春节许多服务人员回乡探亲,大大降低了厂商的售后服务能力。如此以来,势必会导致送货安装延迟。这样一来就会不可避免地影响消费者退换货的时间,从而带来合法权益的损害。
  
  防身术:三包规定:产品自售出之后起7日内发生性能故障,消费者可以选择退货、换货或修理。产品自售出之日起 15天内,发生性能故障,消费者可选择换货或者修理。如果厂商送货延迟,一旦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势必会导致消费者退换货的权益受到损害。另外,三包规定,产品整机包修一年,主要部件包修三年,如果消费者提前购买,延迟送货时间太长,就会大大缩短享受免费服务的时间,这样即便买得便宜,综合起来也并不合算。为此,在采取提前购买、延迟送货的方式购买家电时,一定要同厂商约定:以送货的安装的时间为三包的起始计算时间,并将约定以文字的方式在发票上注明。尤其是因为厂商节日促销,送货安装不及时而可能导致的三包缩水现象,消费者更要保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
  
  陷阱三积压库存逢节抛售
  
  像电视、洗衣机、空调之类的家电都属于耐用品,作为消费者来说这些基本上用10年左右或者更久时间才会换。而且这类电器新品推出也比较快,难免会造成一定数量的产品库存积压,有的产品甚至会积压四五年,几乎达到了产品一般的使用寿命。为了清理库存,厂商一般都会采取降价打折的方式进行促销,尤其是在节假日,而且一般降价幅度都会很大。由于家电产品都有一定的使用寿命,消费者一旦购买到这样的积压产品,就无异于购买了一台短命产品,如此即便购买的价格很便宜,可分摊到使用年限上,价格依旧不菲,得不偿失。
  
  防身术:消费者在购买家电产品时,应该切记“便宜没好货”。很多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都会看看生产日期,但是在购买家电产品却往往疏忽,这就给厂商处理积压产品提供了机会。避免购买到积压产品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查看产品的生产日期,而且查看非常方便,因为每台家电产品的上面都有一个铭牌,铭牌上不仅标注了产品的型号,还标有生产日期,一目了然。
  
  陷阱四促销赠品不给三包
  
  赠品促销是家电厂商惯用的手段,也非常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不少家电厂商在春节促销时,在降价打折的同时,还采取“买大送小”、“买满就送”等方式吸引消费者。而像微波炉、电饭锅、加湿器等小家电往往就是赠送的礼品。不过对于厂商的赠品,消费者会发现既无厂家标志,也无商标,且常常伴有严重的质量问题,有的甚至根本就无法使用。如果找到送赠品的厂商要求退换时,厂商就会以赠品不收钱、属无偿赠送为由拒不退换。而如果赠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消费者想享受三包服务,则更不可能,一方面很多赠品是三无产品,根本无法找到生产厂家,另一方面,提供赠品的商家也会以赠品无发票,不提供三包为由加以拒绝。但如果是三无产品,要是发生了漏电之类危害生命的安全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防身术:所谓的赠品其实是经销商销售的产品。“买一赠一”、“买一赠二”或者“买够××元送××”等只是经销商的一种促销手段,名义上是赠品,实际上其价钱已算入所销售的产品里面,其利润已通过消费者购买指定商品赚得。而且许多赠品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好用,而是卖场的滞销产品。因此提醒消费者不要因为想获得赠品而购买了原本不需要的电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赠品是消费者所购商品的一部分,商家必须提供质量合格的赠品,而且赠品也享受三包,商家所称的赠品不提供三包的说法是不合法的,消费者一旦遇到赠品出现质量问题,一定要维护权益,必要时可以诉诸法律。
  
  陷阱五特价产品特殊质量
  
  每逢节日促销,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厂商都会推出一些价格超低的特价产品,而许多消费者也会片面地追求价格,抢购特价产品。殊不知,特价产品还存在各种隐秘:特殊价格和特殊质量很多时候是对应的。没有愿意亏本的商家,不少特价产品其实质量也是打过折扣的,即便外观看起来没有什么区别。可是消费者在购买时只是看个大概,没有表面硬伤就搬回家了,没人会去注意里面的零件,这就给了厂商可乘之机。
  
  防身术:卖场的低价促销自然会吸引不少人气,一些消费者就是冲着“低价”前来购买电器的。但在这里要提醒大家,不要选择太过便宜的产品,因为厂家要保证资金回本,就一定通过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方式降低成本。而消费者在最初使用的时候却发现不了问题,但实际使用年限却大大缩短了。并且不停地更换零部件或者维修,不仅给自己找麻烦,反倒不省钱了。
  
  陷阱六样机商品不退不换
  
  降价促销常见的一种情况就是自己想买的型号没有库存了,要想购买只有多等几天,如果等不及就只能购买样机。如果打算购买样机,销售人员都会告诉你样机的质量没有任何问题,只是表面有些磨损,但不影响使用,而且价格还能更加便宜。为了打消你的顾虑,售货员还会说,样机同样可以享受厂家的三包服务。可是等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厂家的工作人员则以你购买的是样机为由,拒绝退换,只能提供三包期内的维修服务。
  
  防身术:样机价格便宜,如果消费者下定决心要去买一台廉价的样机,就必须有一双火眼金睛。观察样机的外观磨损程度、配件损耗程度、价格优惠程度、配件是否齐全、售后服务是否正常等等。具体到每一个大类的每条细则,稍有疏忽就要吃亏,因此要想避免麻烦最好还是不要购买样机。值得注意的是,样机虽然便宜,但是一样享有三包服务的权益。厂商所称的“出了故障,只给修理,不退不换”的说法并不合法。如果在三包期内出现故障,修理不好,消费者依旧可以提出换货。
  
  陷阱七各种赠券难以使用
  
  购买产品赠送现金券或优惠券也是很多商家都经常使用的促销手法。“满200送128”、“满200送200”、“单笔现金消费满3880元,送300元回馈券”、“积分兑大奖”这种活动在商场里最常见了。其实这都是商家在打着“赔本赚吆喝”的旗号蒙骗消费者。比如有些卖场就推出“满3000送××元”的活动,可是你看上的那款商品恰好是2998,于是你盘算着就差2元就能又返钱了,而且用返了的钱还可以再购物。在卖场转悠了大半天,又花了几百元买了个小配件,可这时你却发现要想花掉返的钱必须要再添点才能再买个用不着的便宜货。而且这些赠券很多都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消费完,而为了不浪费,消费者又必须进行另一轮购物,最后算起来没有得到优惠,反而平添了很多不必要的消费。此外,这些优惠券的使用还有诸多限制,如“不找零”、“不退换货”、“只能用于购买正价货品”、“买满××元才能使用一张”等。
  
  防身术: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果只是贪图小便宜,最后吃亏上当的还是自己。因此在领取优惠券前要详细了解其消费数额、消费时间和消费区域等使用条款的细节及限制。同时,不妨在商场多逛两圈,搞清楚哪些商家和商品真正参加活动,哪些商品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并将平时了解的商品价格与节日促销价格进行比较,计算一下商品价格与返券比例,使用后自己能否真正得到优惠。
  
  陷阱八返还差价原是噱头
  
  为了显示自己价格最便宜,从而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同城价格买贵双倍返还差价”是不少卖场经常使用的宣传手法,经验告诉我们,这其实是噱头高于实际。很多卖场都会对此作出很多限制,如要证明自己买贵了,就必须要提供购买其他商家产品的发票作为证据,这往往是消费者难以做到的,如果要拿到双倍的差价补偿,消费者就必须再去买一台一模一样的产品,以证明自己买贵了。
  
  防身术:在购买家电产品时,相信自己的眼睛是最实在的,不妨多走几家卖场进行比对,再通过网络商城等其他渠道对比一下。另一方面,也不能只考虑价钱,产品的售后、维修、安装、物流配送等因素也要考虑进去,如果价格差别不大,应尽量选择售后服务更完善的商家。
  
  陷阱九最终解释商家借口
  
  很多厂商在节假日促销时,为了推脱可能出现的责任,往往会在促销广告中附加一句“商家对促销条款拥有最终解释权”。一些消费者在促销期间购买的商品和宣传中的出入过大,想找商家讨个说法,却苦于商家的“保留最终解释权”而没有办法。遇到此类问题消费者不必惊慌,其实“最终解释权”不等于商家说了算。
  
  防身术:当商家以“最终解释权”为由做出的解释与消费者的解释不同时,商家就会亮出“我有最终解释权”的法宝。消费者也只有自认倒霉。但实质这只是商家为自己所设的特权,是不平等的格式条款,不受法律的保护。称拥有“最终解释权”的说法也是不合理的,所以消费者在遇到纠纷时不必被“最终解释权”吓倒。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