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箱包礼盒正文

环保风暴给皮革企业CEO提了一个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3-16 浏览次数:60
  回忆起一年前福建省皮革业刮起的“环保风暴”,泉州兴业皮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孙辉耀仍是心有余悸,“我们曾经像老鼠见到猫一样提防、害怕环保局。皮革业的环保风暴使我们清醒懂得要想使企业可持续发展应当好两个CEO--当好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和首席环境官。”孙辉耀说。
  
  皮革行业是福建省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制革是皮革行业的基础,对推动皮革行业发展有重要作用。晋江市作为福建省皮革行业的主要地区,其企业数量、规模和产值在全省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09年,因为环境问题,福建省下决心全面整治皮革行业,晋江市大部分制革企业在这场整治风暴中被要求停产整改。一年后,晋江皮革行业脱胎换骨,从被动整改到自觉治理,进而在清洁生产技术、产业结构改造上实现了质的提升。
  
  皮革行业污染严重,刮起了“环保风暴”
  
  2009年国庆期间,福建省环保厅组织执法人员全面清查整治全省皮革行业环境违法问题。根据当时的统计,全省109家制革企业中有92家存在污染防治等方面的环境问题。随即,这90多家企业被责令关闭或限期整改。而作为福建省皮革行业重镇的泉州晋江市,安东工业区、安海可慕皮革集控区的所有皮革企业,都被要求停产整改。
  
  “形势之严峻是历史上从未有的。”泉州市皮革行业协会会长、峰安皮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荣辉对当时整个晋江皮革行业的情况记忆犹新。
  
  危机与机遇向来是并存的
  
  一年来,政府和企业都在思考和寻找皮革行业绿色重生的出路。福建省政府多次召开常务会议研究皮革行业防治措施。经贸和环保部门多次向相关专家请教、论证皮革行业发展策略,并带着制革企业到河北辛集、浙江安海等国内着名的皮革城市考察取经。
  
  与此同时,晋江市制革企业也在积极奔走自救。陈荣辉感叹道:“这一年里,我们不知道组织协会会员开了多少次会议讨论对策,跑了多少趟环保部门进行协调。”痛定思痛,产业机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生产水平、源头治污……福建各方对皮革行业路在何方形成了共识。
  
  从2009年11月起,晋江皮革行业开始了污染整治。“整个晋江皮革行业的环保投入之大,是前所未有的。”据晋江市环保局局长陈文艺介绍,“兴业皮革公司仅在污水治理设施和技术改造方面的投入就达到了3000多万元,可慕集控区的污水处理厂也达到了2000多万元。”
  
  一方面,晋江市大部分制革企业按照要求进行了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完成“五水分流分治”或“四水分流分治”、含铬废水和含硫化物废水单独处理。在产业结构升级改造过程中,应用先进的生产工艺、节能降耗措施,一些大型制革企业引进使用进口无灰脱毛超载节能转鼓,实现了清洁生产、中水回用。另一方面,可慕制革集控区内的小型制革企业开始积极重组、整合,增产不增污。“通过整改,集控区内的皮革企业实现了集中供热、集中处理、集中分流。”泉州市环保局污控科高工杨顺德告诉记者。
  
  经过努力,晋江数十家制革企业纷纷等来了“准予生产”的好消息。陈荣辉用“重获新生”这个词表达这一年来的艰辛和欣慰。
  
  环境整治产业升级,企业心里更踏实
  
  如果说,以前晋江皮革企业是被动地做环保,现如今,“只有坚持走环保之路才能实现长远发展,否则只能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已经成为他们的共识。
  
  “环保,不是一种成本,而是一种效益。我们在企业整改过程中尝到了环保的甜头。”兴业皮革董事长吴华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兴业皮革年产能超过30万标张,企业每天大约处理3000吨制革污水,其中1000吨能实现中水回用。中水回用的经济效益已经完全能够抵消处理3000吨污水所花费的经济成本。在兴业皮革整改的这一年时间里,企业产值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稳步提高。
  
  在国家加速淘汰落后产能的大背景下,今年7月,福建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皮革行业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严格控制皮革产能总量,并从经济、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综合治理皮革行业。
  
  根据《通知》精神,到今年年底,福建全省将淘汰生产规模3万标张/年以下的皮革企业;到2012年前关闭淘汰10万标张/年以下的皮革落后产能;到2015年前,关闭淘汰30万标张/年以下的皮革落后产能。
  
  “福建的产能指标远高于国家标准,福建皮革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步伐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参与制定这一政策的相关人士说。
  
  福建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解释说,皮革行业的整治、升级是多方面的共同需要。从政府与百姓角度上看,为了改善环境质量、提高流域水质,绝不允许重污染企业随意排污,推动整个皮革产业重组、整合、升级,建设工业集中园区、集中治理、减少行业排污总量是大势所趋。从企业生产经营上看,产能规模小的皮革企业,治污成本远高于经营利润,就注定其不会“规范、老实”地治理废水。因此,整合小企业有助于提升企业生产水平,也有利于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和市场份额的扩大。
  
  环境保护已经成为衡量行业准入的标尺。据了解,晋江部分产能太小的制革企业已转产,彻底退出皮革行业。另外,针对晋江可慕集控区内63家制革企业中只有5家年产能规模能达到30万标张的现状,泉州市政府计划将晋江可慕制革集控区内的制革企业重组、整合为3~5家。目前,可慕集控区企业整合重组方案已经上报到了晋江市环保局。
  
  “现在,我们心里特别踏实。”孙辉耀坦言,“无论是整合重组,还是增产不增污,企业的技术只会越来越强,管理只会越来越规范,整个行业也会越来越好。”
  
  当好两个CEO企业才能可持续发展
  
  泉州兴业皮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孙辉耀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深有见解,他说:“首席执行官(ChiefExecutiveOfficer,CEO)还得是首席环境官(ChiefEnvironmentOfficer,CEO)。然而,尽管大多数公司高管都知道,如何应对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将对企业的竞争力,乃至企业的生存,产生深远的影响,可是他们推出的一大堆杂乱无章的举措,不是缺乏远见卓识,就是毫无计划性可言。
  
  原因是,他们认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旅程,没有任何路线图可供参考。”
  
  但孙辉耀认为,这样的线路轨迹是存在的。他认为,如果公司力求获得可持续发展优势,就必须同时在两方面努力:确定价值创造的愿景,并努力实现这一愿景。也就是说,企业必须重新思考自己所从事的业务,抓住可持续发展这一不断演变的价值源泉,同时努力改进运营模式,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立新的管理结构、方法、管理职责和流程,增强自己的执行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制革专家石碧高度赞赏福建皮革行业整治的效果,在他看来,福建皮革行业已经找到了一条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通过源头控制和终端治理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通过产业升级改造实现经济与环保的双赢,值得在全国推广。
  
  福建省政府一位负责人在考察晋江皮革行业整治成果后对记者表示,节能减排是关系到行业生存发展的“硬杠杠”。利用环保这一杠杆,调节皮革行业发展,显示了福建治理存在严重污染问题的制革企业的决心以及引领皮革行业结构优化的目标。他认为,其他行业整治或可借鉴皮革行业“扶大压小”的污染防治经验和思路,最终实现环保与经济的双赢。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